政策来源 | 发布时间 | 关键要求 | 学校执行要点 |
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》 | 2018 年 | 2030 年小学生近视率需≤38%,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| 每学期公示班级近视率,建立校长负责制 |
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(2021 – 2025 年)》 | 2021 年 | 多部门协同推进,明确各阶段防控目标与任务 | 参与区域防控协作,按年度目标推进工作 |
《“十四五” 全国眼健康规划(2021 – 2025 年)》 | 2021 年 | 完善眼健康服务体系,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| 建立校内眼健康服务机制,与校外医疗机构合作 |
《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》 | 2024 年 | 保障幼儿每天 2 小时户外活动,小学生每天 1 小时以上;小学每月至少调整 1 次座位;幼儿园每半年、小学每学期 2 次视力检测 | 优化课程安排,确保户外活动时间;定期调整学生座位;严格落实视力检测频次并及时反馈家长 |
陕西省 2025 年 “明眸皓齿” 行动 | 2025 年 | 每学期2次视力检测,鼓励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近视个体化监测预警,及时发现儿童青少年视力异常,做到早筛查、早发现、早干预。 | 对接省级健康数据平台,确保数据实时上传 |
一、近视防控重要政策要求
近视防控政策解读:国家及各地从2018年出台近视防控政策,如今政策已从 “倡导” 转向 “量化考核”,多地也将近视率纳入学校和政府考核指标,中小学校需将防控工作纳入常规管理。

二、从政策要求到近视防控解决方案
学校老师再清楚不过,现在孩子近视防控的难度比三五年前大了不少 —— 学业任务重、电子屏用得多,孩子视力下降的速度也跟着快了。如果不及时进行视力跟踪,等发现问题时可能就错过最佳干预期了。
按照近视防控政策,落地的核心思路,就是把防控做在前面,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,如果能将近视防控与教学场景结合就更有效。比如视力测试,完全可以利用体育课、大课间这些碎片时间,用 AI 系统快速测,4 分钟就能搞定一个班,每周全员测一次到两次,数据直接上传近视防控平台,这样哪个孩子视力有波动,可以及时发现。
家长那边也得同步发力,通过系统把孩子的视力数据、用眼习惯推送到“启明同学APP”,附上个个性化的护眼建议,孩子视力数据一目了然,这比开多少次家长会都实在。
下面重点说下如何利用科技实现近视防控?
(一)科技赋能监测预警
对照政策里 “鼓励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近视个体化监测预警,及时发现儿童青少年视力异常,做到早筛查、早发现、早干预。” 要求,可通过“启明同学校园 AI 近视防控系统”实现:
- 高效检测:4 分钟完成全班学生的视力测试和视力训练;
- 自动预警:3 周内识别假性近视,避免学生视力发展成为真性近视,从而降低学校近视率。同步孩子视力数据推送家长 APP(契合 “早发现、早预警、早干预” 政策导向);
- 度数差早发现:紧密跟踪学生矫正视力下降情况,及时时间发现度数差,提醒学生更换眼镜,从而避免学生视力快速下降;
- 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:AI及时发现并提醒学生“长时间近距离用眼”行为,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。

(二)家校协同破解 “重治轻防”
-1024x556.png)
- 近视防控平台:自动生成各类可视化数据报告,为班、校、区、市、省各级主管部门提供多维度视力大数据统计及分析,为各级管理者制定精准近视防控方案提供数据支撑,实现分级管控、多级联动。
- 个人视力管理:记录学生视力数据与护眼数据,监测视力变化并生成解读报告。及时发现并预警视力异常情况,提供专属防控建议。
- 护眼知识库:家长可在“启明同学APP”查看护眼课程及科普知识,帮助家长和孩子提升护眼意识和能力。
-472x1024.png)
说到底,就是用巧劲 —— 靠科技手段把监测做勤做细,把防控动作嵌到教学和活动里,既不耽误正常教学,又能真真切切把近视率降下来。咱们要的不是应付检查的报表,是孩子们能实实在在拥有好视力。
(注:文中政策条款均引自国家卫健委、国家教育部、各地政府部门官网,具体可点击链接,查阅原文。)